阅读辅助 进入关怀版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审计业务 > 审计公告
 
关于2019年度市本级预算
执行和全市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 2020-11-2314:0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 市审计局 字号:[ ]


2020年8月25日在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

台州市审计局局长  王荣千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2019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全市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请予审议。

根据审计法及相关规定,市审计局组织对2019年度市本级预算执行和全市其他财政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全市各级审计机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委、市委审计委员会会议精神,严格执行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决议,聚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建设、“六稳”“六保”等任务,当好“经济卫士”,提供审计保障。

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全市审计机关共组织完成审计项目216个,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177份,查出违规金额24.91亿元,应上缴财政金额1.54亿元,避免和挽回损失金额1.12亿元,促进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34项,提出建议605条,被采纳564条。审计结果表明,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三立三进三突围”的台州新时代发展路径,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总牵引,全力打好高质量发展组合拳,突出稳企业、增动能、保平安,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良好,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稳企业促投资。全力打好稳增长组合拳,深化“三服务”活动,落实新一轮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企业负担123.48亿元;实施融资畅通工程,设立纾困基金13个。谋划台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进项目“双进”,开展招大引强百日攻坚,新签约产业项目为发展注入新活力。

——重改革强基础。市县乡机构改革全面完成,集聚区、开发区机构得到整合,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政府数字化转型等进一步深化。城市有机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稳步推进,省首批未来社区试点2个。棚户区改造开工3.3万套。

——惠民生保平安。突出公共财政导向,统筹财力保障民生事业发展,圆满完成十方面22个实事项目,民生支出增长18.2%。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提高16%。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完善公共就业服务机制,平安台州建设稳步提升,再次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优管理提绩效。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深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坚持政府带头过“紧日子”,集中财力办大事政策体系构建有序开展,市本级一般性支出压减1.25亿元。公款竞争性存放实现网上招标,行政事业资产管理不断加强,电子票据改革实现三个“全国第一”。

一、聚焦预算执行和财政政策落实审计,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

全面贯彻落实预算法,坚持以审计揭示问题为导向,推动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促进重大财政改革举措落地、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保障公共资金安全高效。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促进严格预算约束,提高市级部门预算绩效管理水平,形成财政政策和预算资金“双合力”。进一步推动盘活各类存量资金和资产,努力以政府开支的“紧”换取营商环境的“松”。

(一)市本级决算草案和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审计结果表明,市财政局不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预算管理,预算执行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不断提高。发现的主要问题:

1.预算执行不够规范。一是因部门分配工作滞后,上级专项转移支付资金10233.93万元未于当年下达;因项目储备不足,导致部分专项转移支付项目难落实,2018年中央财政安排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390万元仅两家企业符合条件,兑付34.8万元,2019年安排的1634万元未形成支出。二是土地出让金超范围使用22495.10万元;在预备费中安排部门项目经费等可预见支出1915.26万元。

2.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落实不够到位。一是向10家单位实有账户划转资金3474.25万元,部分单位收到资金后未及时拨付使用,影响资金使用效率。二是以前年度按权责发生制列支后结转到2019年还有19037.68万元没有形成实际支出,影响预算收支真实性。

3.存量资金未有效清理盘活。一是12家预算单位结余资金1144.90万元、财政专户结余资金78324.17万元未及时清理收回国库;以前年度收回国库的存量资金61379.12万元未及时安排使用,形成“二次沉淀”。二是各类财政借垫款共计107704.40万元未及时清理,其中暂付民航站、“二招”已超过10年、涉及资金2693.40万元。

4.预算绩效管理有待加强。一是信息系统不够完善。财政绩效管理系统与预算执行管理系统不衔接,政府购买服务绩效管理模块未开发,影响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二是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的挂钩机制尚未建立。三是预算单位自评指标设置不够量化、缺乏相关性,自评不够客观影响评价结果运用。

5.专项资金管理效益有待提高。一是专项资金清理整合不到位。4项专项资金形式上整合,实质上仍采用原模式管理,部分补助分类仍存在交叉、重复问题;专项资金退出机制不完善,11项专项资金未明确政策期限。二是专项资金分配不够精准。竞争性领域财政扶持资金安排与政府产业基金投向缺乏统筹,近几年两类资金安排规模同步增长,但投入方向未实现协同。“因素法”分配改革推进缓慢,下达三区的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中仅38.6%采用“因素法”分配,不利于下级政府财力统筹。部分补助项目已不符合当前形势,29个补助类别近3年无符合条件的补助对象。

(二)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按照市委审计委员会的要求,通过线上线下协同的大数据审计模式,首次实现对84家市级一级预算单位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相关事项延伸审计了37家企事业单位。审计结果表明,市级各单位重视预算绩效管理,有效控制“三公”经费支出规模。发现的主要问题:

1.预算执行不够严肃。一是部分项目支出预算执行率偏低。220个年初预算项目、23个当年追加项目、24个上年结转项目预算执行率均低于50%。其中:88个项目、涉及预算资金69621.40万元,执行率为零;10个预算项目连续3年执行率低于75%,涉及预算资金617.80万元,未相应削减预算。二是超范围列支。在项目经费中,41家单位列支人员经费1513.90万元、3家单位列支食堂运行及个人伙食补贴61.78万元。

2.落实过“紧日子”要求还不到位。一是11家单位存在公务用车费用超预算、在非定点机构进行车辆维修等问题,涉及金额24.40万元。二是编外用工超编、费用超定额。28家单位超编使用75人,79家单位费用超核定标准。三是办公用房未统筹盘活。24家单位241宗房产应移交未移交,13家单位82宗房产闲置,5家单位8宗房产房租应收未收。

3.财经纪律执行不到位。4家单位7名人员备用金借款未及时归还,公款私存;1家单位转嫁考评费用2.14万元。

4.政府采购不规范。10家单位未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涉及金额1175.83万元;1家单位食堂、宾馆用品采购等未经公开招标,涉及金额390.09万元;一家单位未按实际聘用人数结算,多支付购买服务费用111.13万元;1家单位履约验收程序不到位,多支付费用14.8万元。

二、聚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审计,助力“两战两赢”

市审计局组织全市63名审计人员,组成10个审计组,按照边审计、边服务、边促进的原则,对全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政策落实等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共审计财政资金1.99亿元、捐赠资金0.94亿元、捐赠物资575.12万件、专项再贷款3.60亿元。审计结果表明,新冠疫情发生后,我市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全力部署指挥,出台疫情防控应急资金管理办法和应对疫情支持民营企业渡过难关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硬”,确保取得疫情防控阻击战和经济发展总体战“两战赢”。审计中还发现以下问题:

1.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职能不够清晰,未建立分类分级应急物资保障落实机制,应急物资储备不足。

2.防疫款物管理不到位,个别地方防疫款物未统筹调配使用,物资入库、保管、领用手续不健全。

3.社会捐赠款物管理不够规范,未及时拨付定向捐赠资金46.54万元,未督促捐赠人及时履行捐赠义务,捐赠款物公示信息不准确。

4.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组织申报工作不够到位,导致个别企业未能充分享受贴息贷款政策红利。

对审计提出的98条意见建议,各级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边审边改,及时健全相关制度,规范审批领用流程,确保了疫情防控资金和捐赠款物规范高效使用。

三、聚焦创新力竞争力可持续审计,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秉持“两业并举”,聚焦创新创业中反映强烈的堵点、难点、痛点,锚定强链、优链、补链和“456”先进产业集群,通过审计,加大要素供给提质增效,揭示经济运行风险隐患,促进数字赋能、平台赋能、服务赋能,促进优化营商环境和市委市政府政策真正落地见效。

(一)科技创新政策落实专项审计调查情况。对7家科技创新平台运行绩效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系统谋划不深。平台研发规划与产业规划对接不够精准,按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落实不到位,建设内容交叉重复,研究方向缺乏协同,不能形成发展合力。

2.资源未高效共享。平台空间布局分散,缺乏统筹调剂,实验室、仪器设备重复配置,利用效率低。

3.政府与平台责权不对等。引进协议对平台建设绩效缺乏刚性约束和评价机制,平台权利义务实际履约不对称。

4.成果产业转化率低,落地台州项目少。3家科创平台2019年取得专利31项,在台州实现成果产业转化仅3项。

(二)台州市政府产业基金专项审计情况。市金投集团运营管理的政府产业基金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法人治理不够完善。市金投集团代位履行基金管委会办公室、行业主管部门和基金法人机构多重职责,未建立投资准入具体标准,社会资本未按协议约定同步出资,政府产业基金出资超比例,基金管理费支付标准不一,个别投资项目不符合我市产业导向。

2.内控管理不到位。4个项目退出、3个项目以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回购、重大现金让利等重大事项未报经市决策委员会批准。41个项目未取得投资前后的财务和纳税数据,占项目总数56.2%。4个项目未对关联交易进行披露和风险评估,项目投后管理不到位。

3.绩效不够明显。3只基金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其中1只基金有2.5亿元购买理财产品时间长达30个月。18个能提供财务数据的市内投资项目,2019年末数据与投资前相比,增效不明显。

(三)“最多跑一次”改革专题审计调查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个别部门“减证便民”举措未落实到位,如市应急管理局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许可证变更”等4项审批事项,仍需企业提供保险缴纳证明;市中级人民法院未按要求建立破产审判府院联席会议制度。

(四)政府数字化转型专项审计调查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

1.审批管控不到位。2020年有6个数字化转型项目的建设必要性、数据共享方式等方面未经市大数据管理局审查,涉及资金379.5万元。

2.信息未有效互通。如市财政局的“政企通”尚未实现与公共信用等平台的对接;市水利局的“智慧水务”未接入智慧排水等系统。

3.应用使用率低。部分应用由于设计欠缺,导致用户体验差,推广难度大。如行政执法监管平台与业务模式不匹配,掌上执法检查使用率低。

四、聚焦重大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促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审计重点放到“验证”和“把关”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上,加大对“乡村振兴”及扶贫、养老、住房、环保等重点民生领域资金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力度,通过揭示问题推动各项举措落地。

(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审计调查情况。市本级和3个县(市、区)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部分任务指标未完成。路桥区等3个县(市、区)未达到老年人享受养老服务补贴3%的目标任务;天台县养老服务机构综合保险参保率未达到考核目标。

2.养老服务政策落实不到位。一是玉环市城镇新建商品住宅项目少配建居家养老服务用房1235平方米,市本级、路桥区、玉环市已配建的1544平方米居家养老服务用房未及时交付使用。二是路桥区有2家养老服务机构未及时享受床位补助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

3.养老机构建设和服务运营有待提速提质。市本级、玉环市各有1家养老机构建设进度缓慢;3个县(市、区)已运营的养老机构中,有10家未办理登记,20家未办理消防审批;玉环市、天台县有3家乡镇敬老院床位空置率高达85%;路桥区、玉环市养老服务补贴结算方式不合理,个别养老服务机构未提供等值、多样化的养老服务。

(二)保障性安居工程资金投入和使用绩效审计情况。对天台县、三门县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安居房建设任务未完成。截至2019年底,天台县未完成当年新开工644套安居房的建设任务。

2.超标准、超范围拆迁补偿。天台县向116户家庭超标准多补偿货币资金146.64万元、多安置住房面积74.23平方米;三门县向1家企业超标准支付拆迁期间停业停产损失费75.58万元、向1家企业支付无证土地的拆迁补偿款67.17万元。

3.已建安置房存在闲置。截至2019年底,三门县共有394套安置住房因规划不合理、配套不完善、功能不齐全等原因闲置。

(三)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和资金审计情况。对临海市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待加强。部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存在地块小而散、无建设内容、选址不合理、进度缓慢、质量不达标、投资不足等问题,涉及农田面积6.9万亩。

2.政策补助审核把关不严。粮食和生猪生产补贴政策兑现过程中,有39个村通过个人账户代领村集体土地的耕地地力保护补贴42.86万元。

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存在短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进度缓慢,部分污水处理终端管护不到位,垃圾分类处理设施利用率低。有5座设计标准5吨/天、3座设计标准10吨/天的垃圾“三化”处理中心,实际平均处理量约为1.22吨/天。

(四)大气污染防治专项审计调查情况。对温岭市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监管基础工作薄弱。环境监督性监测方案编制不完善,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测站未有效运转,部分企业燃煤锅炉未按规定安装在线监测设施,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未进行调整优化。

2.执法监督不严。环保信访案件立案查处比例仅为1.59%,未向13起违法排放应税污染气体案件的责任企业征收环保税。

3.重点领域大气污染防治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交通运输领域柴油车超标排放未得到有效整治,2019年柴油车路检路查数量仅占在册登记数的0.05%;19个已开工工地未按要求安装扬尘监测设备。

(五)保粮食安全政策落实审计情况。对市本级和5个县(市、区)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个别机制不健全或未落实。全市仓容总体盈余,温岭市等4个县(市、区)仓容存在缺口,仓容余缺调剂机制落实不到位,7.03万吨储备粮市外存储。粮食交易定价机制有待完善,全市未形成规范统一的粮食交易定价机制,部门监管职责未有效落实。

2.储备基础设施存在短板。市本级粮仓设计标准偏低,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滞后,且竣工验收不及时。全市粮食应急加工能力不足,区域分布不均衡。

3.资金管理不够精细。市储备粮公司2018年在未统筹调剂使用粮食风险准备金情况下,贷款规模始终保持4000万元以上,造成2018年4月以来银行活期存款余额一直超过2000万元,最高达4549万元。

(六)扶贫领域审计情况。对黄岩区、临海市、天台县、仙居县、三门县等5个县(市、区)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

1.薄弱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后劲不足。部分薄弱村过度依赖财政和国有企业补助资金,增收渠道单一,缺乏持续性经营收入,“等靠要”局面仍未改变,且受本次新冠疫情影响较大。

2.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效果不明显。5个县(市、区)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均未超过90%,其中仙居县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仅58.3%。村级水厂(站)水质合格率不到20%,其中天台县14.7%、临海市16.7%。

3.部分山海协作项目推进不够有力。援建资金“撒胡椒面”现象仍然存在,个别项目绩效不高,部分项目推进缓慢。

此外,为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2019年对结对帮扶的四川省松潘县、茂县、旺苍县、苍溪县等4个县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审计、还对援疆资金和项目实施情况开展了审计。

五、聚焦重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审计,促进加快形成有效投资

注重从工程预算执行审计中发现问题,针对性解决项目前期谋划不深不透、要素保障和工程建设不同步、工作推进不协同、工程建设程序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提高投资绩效。

(一)东官河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审计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

1.超方案征地。根据征地方案应付黄岩区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款6440.44万元,截至2018年底已支付20828.30万元,超额14387.86万元。

2.超红线范围征地。黄岩区将红线外的9.78万平方米房屋纳入征收范围,增加补偿金额68704.52万元。

3.超标准支付补偿款。黄岩区4个街道未经区政府批准,通过提高补偿标准、新增补偿项目、虚增补偿面积等方式,违规支付补偿款5205.10万元。

4.安置审核把关不严。黄岩区4个街道对宅基产权、拆迁户人口数等资料审核把关不到位,导致多安置19间宅基地、694.8平方米套式住宅。

5.移用项目专项资金。黄岩区2个街道在专项资金中列支其他项目支出846.04万元,超标准提取工作经费1750万元转入街道账户。

6.工程管理不规范。4个标段在不具备条件情况下进行招标,导致项目无法正常开工;9个技术咨询项目先实施再补签合同,部分监理人员、施工单位人员未按合同到位。

(二)大通道建设项目审计调查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

1.费用支出不合规。杭绍台高速公路(台州段)项目公司列支与项目无关费用69.34万元。

2.合同管理不到位。杭绍台高速公路(台州段)项目公司尚未追回未履约预付款23.4万元。路泽太公路建设项目未按合同要求出具2018年度审计报告。

3.超范围或超额补偿。天台县杭绍台高速公路建设指挥部多补偿《采矿许可证》范围外矿产资源639.33万元、井巷工程248.93万元,因评估报告不实多赔付款项56.84万元。

(三)部分市本级重大项目推进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1.超标准列支管理费。抽查发现,建设单位机关化运作和费用资本化问题不同程度存在,15个项目累计超标准列支管理费3634.28万元。

2.项目结余资金未及时清理。3家已撤销临时机构未清缴结余资金2924万元,10个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未收回结余资金8494.9万元。

3.建设程序不规范。一是存在边设计边施工现象,如市妇女儿童医院一期工程在开工后,二次重新布局建筑平面功能,导致施工图有3个版本。二是招投标程序履行不到位。台州高速集团一房产项目外墙外保温工程违规发包,造成2014至2019年因工程质量问题产生维修支出912.88万元的国有资产损失。台州机场改扩建东环河整治工程项目交由不具备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涉及设计费47万元。三是竣工决算不及时。市委党校一期、椒江法院审判大楼项目已竣工并交付使用多年,但一直未办理竣工决算和结转固定资产。

六、聚焦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和自然资源管理责任审计,促进权力规范运行

紧盯公共资金使用和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对3家行政事业单位、4家国有企业、8个县(市、区)审计局共计17名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其中1名领导干部同步开展自然资源责任审计。审计结果表明,被审计领导干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较好地履行了经济责任,有力推动本部门、本单位经济发展。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5家单位“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不够细化,未明确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的范围、标准、程序等关键内容,操作性不够强。台州机场下属公司购买理财产品未经集体决策。

(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不到位。5家单位违规发放津补贴314.62万元;2家单位虚列支出、套取资金违规用于接待等支出;7家单位未严格执行公务支出公款消费规定,存在无公函接待、扩大接待范围、超标准接待等。

(三)监督管理职责履行不到位。原市环保局对建设项目批后监管不到位,部分已投产项目未完成环保“三同时”验收、未购买排污权指标,对污染源日常监管不规范。

(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漏洞。市金投集团投资程序突破内部管理制度时有发生;原市基投集团处置不良债权包、苗圃收购项目投资决策不够精细;台州高速集团房产项目劳动经营风险考核制度存在重大漏洞。

七、聚焦清廉台州建设审计,促进全面从严治党走向纵深

围绕清廉台州建设总体部署,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2019年市本级共移送违法违纪问题线索81件,共处理350人,其中:追究刑事责任3人、党纪政务处分75人、诫勉谈话或通报批评272人。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公共资源管理领域违纪违规问题。共移送问题线索12件,主要涉及贪污挪用公款,履职不到位造成财政资金损失,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等。

(二)民生领域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共移送问题线索51件,主要涉及截留挪用补助资金,虚报、冒领、重复申报扶贫资金和社保资金,核定参保指标环节“微腐败”等。

(三)工程建设领域违法违规问题。共移送问题线索18件,主要涉及骗取征地安置补偿费,项目违规发包、支付审核把关不严造成国有资产损失,公职人员参与房屋征迁相关获利活动等。

八、发挥审计监督治理功能,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挥审计常态化“经济体检”功能,要求审计当好“经济卫士”,“审计一项、自查一批、教育一片、健全一制度、提升一系统”。通过开展系统审计,发现系统问题,促进系统治理。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审计成果及时转化为服务清单、效能清单、制度清单和责任清单,促进完善制度、优化流程、规范管理,不断提升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开展以点拓面审计,跟进纵深治理。市审计局开展线上线下协同审计,实现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全覆盖,对发现的部门点上问题,运用大数据进行面上排查。如针对审计中发现的多起备用金挪用问题,市审计局会同财政局对市本级行政企事业单位备用金管理开展专项治理,限期自查自纠,明确今后发现此类问题,将依照会计法追究单位法人代表和财务人员责任,取消了备用金制度。专门编发审计指南,助力村级组织建设“固本强基”专项行动。通过审计,提出完善村级财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的审计建议。巡察和审计联动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国务院官网等主流媒体报道。

(二)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规范提高。通过揭示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保障制度的职责缺位漏洞,推动完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保证受赠财物及时、精准用于疫情防控。保障性安居工程审计后,各地进一步健全了城中村改造、公租房管理等领域相关制度,压实了工作责任。根据扶贫和社会救助审计建议,各地相继完善了政策,优化了办事流程,“一卡通”“一站式”服务更加便民,有力推动织牢社会保障兜底网。

(三)加强审计整改,促进系统效能。通过固体废物处置监管情况审计,推动全市开展工业固废专项整治行动。根据审计建议,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积极推进建设项目政策处理标准化建设。专项审计后,研发平台开通了微信小程序服务和共享网络预约平台,将我市符合条件的“大仪设备”纳入了“省协作平台”,实现最大限度共享,有效降低创新成本。市税务局进一步加强了非法人分支机构的税源管理,市商务局积极推进分公司转子公司工作。乡村振兴审计后,临海市优化了农村饮用水工程运营体系,提高了村级水站建设标准,压实市水质监测中心日常水质监测责任。市城市管理局高度重视审计整改,第一时间收回市园林绿化养护事务中心多结算采购款14.80万元,并对当事人作出了处理。市行政服务中心坚持即审即改,第一时间收回多结付劳务费111.13万元。采取“核心审计+专题”模式,推动清理盘活市本级存量资金8.80亿元,催缴入库非税收入4.41亿元。市东官河综合整治工程审计后,目前已收回多付违规资金1536.38万元,收回9间宅基地以及75平方米套式住宅。

下一步,市政府将认真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按照审计整改“三个坚决不放过”要求,专门召开审计整改工作会议,继续督促有关部门、单位和地方扎实推进问题彻底整改,同时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并按要求于年底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题报告审计整改情况,着重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一是推进财政政策落实见效。按照市委“三立三进三突围”新时代发展路径,紧盯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发挥财政政策和财政预算的引导保障作用,持续加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全面落实“六保”。特别是做好对财政资金直达基层、直接惠企利民情况的全过程管理监督,确保“及时、直达、精准、安全、绩效”。贯彻政府过“紧日子”要求,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预算追加,进一步强化预算硬约束,加强预算支出内控制度建设,实行预算动态监控,严把预算支出关口,为高质量完成“六保”任务挤出更多保障资金。推动整合优化预算,协同发挥好政府产业基金、竞争性领域财政专项资金、要素提质财政资金的培育引导功能。

二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围绕“集中财力办大事”工作要求,坚持要素保障跟着项目走,通过建机制、扩范围、抓重点、补短板,加快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升财政政策实施效果、资金使用效益和预算管理水平。加强绩效目标审核,细化量化指标,增强科学性、约束性。巩固绩效自评全覆盖成果,加强对自评结果的抽查复核,提高自评质量。推动绩效评价提质扩围,探索对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强化评价结果应用,推广专项资金要素分配法,完善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政策调整和改进管理的挂钩机制,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要问责、低效多压减、有效多安排。加强仪器、设备、设施的互联共享。

三是持续推进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理顺部门事权财权,推动部门科学编制行业重要发展规划,在赋予部门更大管理权限的同时,强化部门在预算编制、执行、管理和考评环节的规范性。按照标准科学的要求,健全基本支出标准体系,加快构建项目支出标准体系,更好发挥标准在预算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部门项目库建设,加大项目预算评审力度,推动有效解决预算申报不实、项目与支出政策不匹配等问题。督促部门谋深谋透项目前期,落实要素保障计划同步跟进责任,加快预算执行,提高使用效率,减少新增结转结余,将结转结余情况与下年预算安排统筹挂钩。

四是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双向”预警机制。民政、医保、医院、教育、学校等部门单位,协同建立个人自付费用超过上年度当地城乡居民或城镇职工人均可支配收入的预警信息共享机制,民政部门根据双向预警信息,对符合困难群体认定标准的,提前纳入救助范围,将兜底网建在返贫前。

五是加强公共资金和国有资产监管。将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所有公共资金全部纳入审计监督,对预算资金分配使用进度和效果进行全过程监督。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三重一大”和投融资计划决策机制,从严监管国有企业项目投资、产权交易、资本运营,坚决堵塞公共资产管理漏洞,落实市场化运营机制,谨防运行机关化、费用资本化、投资随意化、风险失控化现象发生。同时,进一步盘活“沉睡资产”,提高资产资本化水平。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